这个故事传递出的信息是,国外许多国家大学都是宽进严出,留学首先要对学业艰难有思想准备。记得十多年前在比利时工作时,有一年忽然从国内一下子涌来近2000名中国留学生,这些通过中介来的留学生第一年要上预科学习法语和荷兰语,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大学,由于一些留学生高中底子差,仅语言关就刷掉一大半。
镜子的另一面是,海外一些大学已深刻理解了教育产业化的“真谛”,降低门槛吸引海外留学生。有的大学拼命把外国学生塞进口碑较差的分校或校区,一些专业或班级中国学生扎堆成为不争的现实。更有一些学生被骗进入不入流的大学,甚至是“野鸡大学”,白白浪费了青春。
生活落差大是另一大障碍。如今的留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,是家中的宝贝,生活自理能力一般都比较差,一下子被“扔”在异国他乡,生活环境的落差是一大考验。此外,由于没有家长督促监督,少数一些学生沾染了赌博之类的恶习,非常可惜。
文化融入问题也相当严重。中国人爱“扎堆”,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剧了留学生群体的封闭意识,与外国人交往自然就少,融入当地的问题凸显,许多留学生最后还是在华人圈里混。笔者曾见到一些学生留学多年外语依然不灵光。
留学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。上世纪末新世纪之初,人们自费留学很少考虑回国就业,如今则风向陡变。金融危机后西方经济一直不景气,就业机会减少,“海归”愈来愈多。与十几年前相比,留学早已褪去了光环,洋学历不再具有“超国民待遇”。除了欧美顶级名校毕业生,大部分“海归”与本地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并不占优势。更何况,近年来欧美一些大学连年涨学费,动辄一年花费四五十万元,毕业生回国工作多长时间能“回本”?留学首先为了学知识、长见识,但留学的经济账越来越成为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。
本杰明富兰克林有句名言:“投资知识会获得最大回报。”笔者鼓励青年学生多走出国门学习开拓视野,但盲目跟风不足取,理性规划方是正途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